一则关于“足协派员前往江苏指导业余联赛遭13家俱乐部联合抵制”的消息在社交媒体引发热议,经多方核实,该传闻实为个别自媒体捏造的虚假信息,相关媒体人已公开辟谣,这一事件再次折射出国内足球舆论场的复杂生态,也引发了业界对业余足球规范化管理的思考。
谣言起源与扩散
8月中旬,某体育博主发布文章称,中国足协计划对江苏某业余超级联赛(简称“苏超”)进行“业务指导”,但遭到13家参赛俱乐部(文中戏称为“13太保”)的集体反对,理由是 星空体育“担心行政干预破坏联赛自主性”,文章迅速被多个自媒体转发,并衍生出“地方足球势力对抗足协”“业余联赛拒绝职业化改造”等夸张解读。
江苏足协及多家参与该联赛的俱乐部负责人向本报表示,从未收到足协的指导通知,也未组织过所谓“联合抵制”,一位不愿具名的俱乐部管理者直言:“我们和足协一直保持正常沟通,这类传闻纯属无中生有。”
涉事媒体人承认编造
随着舆论发酵,最初发布消息的博主“足球观察者”于8月20日发文致歉,承认内容系“为博眼球虚构”,并解释称:“原意是想讨论业余联赛管理权责问题,但采用了不恰当的夸张表述。”该账号已被平台暂时封禁。
资深体育评论员李明指出,此类谣言之所以能迅速传播,与部分球迷对“足协干预”的刻板印象有关。“过去确实存在管理争议,但虚构情节只会加剧对立,无助于解决问题。”
业余联赛的现实困境
尽管传闻不实,但事件背后折射的业余足球发展矛盾值得关注,江苏业余超级联赛成立于2017年,目前有16支球队参与,是华东地区规模较大的业余赛事,联赛采取“俱乐部自治”模式,由参赛方共同协商赛程、规则和商业开发。
一位联赛组织者透露,业余联赛普遍面临资金短缺、裁判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,“我们欢迎足协在培训、赛事认证等方面提供支持,但希望保持运营灵活性”,中国足协近年来已推出业余联赛分级扶持计划,但如何平衡“规范”与“自主”仍是难题。
足协回应:加强沟通,杜绝谣言
针对此次事件,足协新闻办负责人表示:“我们始终支持地方足球发展,任何指导性工作都会提前与相关方充分沟通,对恶意造谣者,将保留法律追责权利。”据悉,足协正联合网信部门整治体育领域不实信息,近期已处理违规账号37个。
业界呼吁理性讨论
清华大学体育产业研究中心主任王雪莉认为,足球改革需要良性舆论环境。“业余联赛是职业体系的根基,其管理问题应通过务实讨论而非虚构冲突来解决。”她建议建立更透明的足协-地方沟通机制,同时加强自媒体内容审核。
江苏业余超级联赛新赛季筹备工作正常进行,联赛秘书长陈锋强调:“我们与足协目标一致,就是让更多人享受足球的快乐。”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