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川省自贡市体育局发布的一则征集启事,在当地体育圈掀起不小的波澜:为组建参加“川超”联赛的城市足球队,官方以5000元奖金为“赏格”,向社会公开征集球队名称,这一举动,不仅标志着自贡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职业足球,也将草根足球与城市荣誉紧密联结,引发市民广泛关注。
“川超”(四川省足球协会超级联赛)作为四川省内水平最高、影响最广的业余足球联赛,一直是各地市展示足球实力、传播城市形象的重要舞台,自贡虽素有“江姐故里”“恐龙之乡”“南国灯城”的美誉,但在职业足球领域却长期处于空白状态,此次政府牵头组队参赛,无疑是对本地足球发展的一次有力推动,而通过有偿征集的方式为球队命名,更体现出其凝聚民意、尊重民智的诚意。
征集活动甫一启动,便在自贡市民尤其是足球爱好者中引发热烈反响,不少球迷认为,此举既调动了 星空体育公众参与体育建设的积极性,也为球队未来的文化认同和品牌塑造奠定了良好基础。“以前看‘川超’都是给别人加油,现在终于能有自己的主队了!”一位常年关注四川足球的本地球迷如此感慨。
自贡的足球土壤并非贫瘠,早在几十年前,自贡便拥有过颇具竞争力的厂矿企业球队,民间足球氛围一直浓厚,近年来,随着全民健身战略深入推进,自贡市各类业余足球联赛、青少年培训项目也逐渐活跃,缺乏一支能代表城市参与高水平竞技的球队,始终是不少本土球迷心中的遗憾。
此次官方组建参赛球队,并悬赏征名,正是对这一呼声的回应,5000元奖金虽不算巨额,但其象征意义远大于物质奖励——它意味着这座城市正在认真倾听球迷的声音,愿意把命名的权利交到普通人手中,从“自贡燊海”“釜溪勇士”到“盐都战马”,已有多个颇具地方特色的名称在社交媒体上被热议,每个名字背后,都承载着市民对足球的热爱和对城市的自豪感。
值得注意的是,这一举措也与当前国内体育改革中“去行政化、增强市场活力”的方向不谋而合,通过征集方式确定队名,既避免了命名的随意性和封闭性,也为球队后续可能的市场化运营预留了空间,倘若运作得当,这支球队或许能成为自贡体育产业化的一个突破口,甚至在未来吸引企业赞助、建立球迷文化,逐步向半职业或职业俱乐部过渡。
组建球队并非起个好名字就万事大吉,如何选拔球员、组建教练团队、确保训练质量、筹措参赛经费,都是摆在面前的实际问题,尤其“川超”虽为业余联赛,但竞争激烈程度并不低,成都、绵阳、南充等地的球队实力强劲,自贡作为“新军”能否站稳脚跟,仍需时间和投入来检验。
但从另一个角度看,或许成绩并非唯一目标,通过一支球队的组建,激活一座城市的体育热情,强化市民的归属感和认同感,本身就是一种成功,正如不少体育社会学家所指出的,职业体育或准职业体育的核心功能之一,正是成为社区的黏合剂和文化的载体,自贡此举,正是将体育与城市发展、市民情感紧密结合的一次有益尝试。
放眼全国,类似自贡这样通过征集方式确定队名、组建队伍参加区域性联赛的城市并不少见,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意识到,体育不仅是竞技,更是文化软实力的体现,是城市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,从“昆山FC”到“梅州客家”,从中乙、中冠到“县超”“村超”,草根足球正在成为中国体育金字塔坚实而广阔的基础,自贡的这次尝试,也正是这一时代潮流中的一朵浪花。
可以说,5000元征名的背后,是自贡对体育多元价值的认可与追寻,它不只关乎一场比赛、一个赛季,更关乎如何让足球运动真正融入城市血脉,如何让市民在加油呐喊中找到归属,如何让体育成为自贡又一张闪亮的名片。
征集活动仍在进行中,最终哪个名字能够脱颖而出,尚不得而知,但可以肯定的是,无论球队以何为名,它都已经在很多人心中播下了希望的种子,当自贡队首次踏上“川超”赛场时,它所代表的将不仅是十一名球员,更是一座城市的梦想与坚持。
体育的本质是参与,是热爱,是超越自我的精神追求,自贡这次看似微小的举动,恰恰是对这种精神的回归与致敬,或许很多年后,当人们回顾这支球队的历史时会发现,它的起点并非某一场胜利或失败,而是一次面向所有人的、开放而真诚的邀请——邀请每一个普通人,为自己城市的足球梦想,赋予一个名字。
发表评论